欢迎您登陆 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网上祭奠平台!
半岛都市报:清明节需要更多“文化味儿”
访问:8044 日期: 2017-03-31
       清明节“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,更是一个远足踏青、亲近自然、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。”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,让庄重肃穆的清明节多一点文化味儿。

本报评论员 韩金惠

       花车巡游、颁新火、赠柳、敬香……清明节前后,一系列民俗活动将把一幅活动的“清明上河图”搬上开封街头。3月24日上午,记者从2017中国(开封)清明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一年一度的清明文化节将于4月1日至10日在八朝古都开封举行。(3月28日《大河报》)
       清明节三天假期,有人选择返乡祭祖,有人选择外出游玩,这已成当下清明节最主流的两种方式。然而,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节日之一,清明节的内涵绝不仅仅于此。在传统习俗中,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、扫墓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打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民俗、体育活动。在今天,随着时代发展,传统节日应该有更多元化的形式,更丰富的内涵。  
       从政府层面上来说,不是放了假就一了百了,应适当推出一些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。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清明节举办公祭,人们从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庄重感,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公祭行为传递出的文化内涵。除了公祭,相关部门也有必要组织一些与传统有关的集体活动。其实,只要适当变换一下形式,传统的清明节活动在今天仍然可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,为现代人所接受。比如,插柳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习俗,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,可以将插柳与植树结合起来,而清明小长假,正是出游植树的好时候。  
       以家庭、个体为单位的清明节活动,依然年复一年地继续着,这体现着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的生命力。但是,如果传承仅仅停留在祭祖扫墓,而以激发节日感触、传播节日文化为目的的公众活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,传统节日恐怕还是会日渐衰微。清明节固然是寄托哀思的日子,但节日的内涵远不止这些,增加清明节的文化味道,最重要的是要拓展公众活动的空间,让人们在完成家庭祭扫之后,能在公众活动中,抒发内心的情感,感受节日的意义。
       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,这些年来,我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文明祭扫、肃清风气上。这是很有必要的,因为在浮躁之风蔓延的当下,要警惕陈规陋习的泛滥,要防止清明节成为一个被“焚烧”与“消费”充斥的节日,但同时,也要防止节日本身文化内涵的流失。
       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,清明节“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,更是一个远足踏青、亲近自然、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”。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,不妨让庄重肃穆的清明节,再多一点文化味儿。